古建筑项目规划设计五大误区

荣誉客户

+ 更多
  • 成都电影...
  • 中集集团
  • 信和集团
  • 新津产业...
  • 西南民族...
  • 武海置业
  • 卧龙山
  • 通威集团
  • 四川省林...
  • 四川省建...

    企业资质

    +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首 页   媒体报导   植根传统文化的乡村旅游景...

    植根传统文化的乡村旅游景观设计

    2021-10-14 09:30:43

     

    近年来,以“古镇游、特色小镇游、农家乐、生态游”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市场日益火爆,大大丰富了旅游市场的产品结构,为游客提供了多元化的游玩体验。许多乡村旅游项目的展开基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度开发,依托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古建筑景观、特色乡村景观以及民俗景观、工艺技术等非物质文化景观,加上旅游景观设计师的巧妙设计,呈现了乡村传统质朴而富有魅力的一面,在诸多旅游产品中脱颖而出,吸引了大量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游客。 

    从旅游经济开发的角度考虑,植根传统文化的乡村旅游,并非原封不动地呈现乡村生活生产日常,而是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系统设计。抓住特色传统文化创新呈现这个主题,对现有的乡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重新进行布局设计,集中展现乡村质朴传统、内涵深厚、富有乡土气息的一面,同时,古朴与现代相互交织,使乡村旅游景观既不因过分古朴而沉重,亦不因过分现代而失去淳朴的意蕴。 

    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视阈下的传统文化资源 

    在旅游经济视阈下,传统文化是以一种产品资源的形式存在的。这里主要有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两大类。物质性传统文化资源主要指传统建筑和其他具有传统文化意味的物质产品和景观;非物质传统文化资源则包含了风俗礼仪、宗教信仰、工艺技法等。乡村旅游景观设计需要综合考量两种形式传统文化资源的搭配和呈现方式,怎样在当地现有物质性传统文化景观的基础上,以适当的形式将非物质传统文化资源恰如其分地展示出来,非常考验景观设计师的文化审美素养和景观设计能力。 

    传统建筑主要是乡村的传统民居、宗庙祠堂、寺庙道观、廊桥牌楼、胡同小巷、沟渠灌道、亭台楼阁等,它们整体上还原了传统乡村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乡村建筑与现代化城市建筑不同的风貌,是凝结老一辈乡村先民生存智慧和信仰习俗的物质遗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考古价值。此外,除传统建筑外,物质文化资源还有寄托乡村村民信仰情感的古树(如社公树)、各种传统生活生产器具、村民的服饰穿着、富有特色的乡村自然景观等。非物质传统文化资源方面,有节日性风俗习惯、生活习性风俗、传统礼仪(包括社交礼仪、饮食礼仪等)、婚丧嫁娶等特色民族风俗,有反映当地村民宗教信仰的宗教文化,有凝结当地传统乡村村民劳动智慧的各种生产性的传统工艺技法,有代表乡村传统艺术审美的歌谣戏曲、装饰年画。这些物质和非物质传统文化资源在许多重视文化传承的乡村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发扬。优秀的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师能够将两种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创新设计,在既保留传统乡村文化风味的前提下,尽可能从游客文化审美需求的角度进行整合设计,创造出富有特色的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为游客提供一场传统文化的视听盛宴。 

    乡村传统文化旅游中的游客景观审美需求分析 

    实施乡村景观设计,不仅需要确认乡村文化资源有什么,也要考虑游客想要什么,要对游客乡村传统文化旅游的消费动机和审美需求进行理性分析,正确把握传统文化主题下的乡村旅游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做到“知己知彼”(市场和环境能够提供什么,游客需要什么、欣赏什么、认可什么),科学设计。从旅游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游客选择乡村传统文化旅游,是想追求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既有别于山水游亲近自然,又与单纯的农家乐的消费心理不同。这类游客应当是对乡村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都怀有好感,有一种猎奇心理和较强历史观的游客。乡村因为经济和交通相对不发达,受外界影响较小,是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较好的地区,到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乡村旅游,是见识和感受乡村传统文化魅力最直接的方式。 

    据此推理,乡村旅游景观的设计需要平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间的关系。要以最大程度呈现乡村原汁原味的传统景观为首要原则,满足旅游者的文化猎奇心理、传统文化审美需求。当然,文化审美是非常主观的一种标准,同一个旅游景观,有人能够产生共鸣,有人则不认可;有人喜欢看祭祀活动,有人则对乡村地理志史更加感兴趣;有人对乡村传统建筑感兴趣,有人则更加青睐乡村的传统工艺技法。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注意景观的丰富性和层次性,要照顾到不同游客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品位,要将视听观赏性景观和体验实践性旅游项目结合起来设计,考虑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地域游客的景观审美需求,尽可能将景观设计得更多元化和具有层次性。 

    非物质传统文化资源的景观化设计 

    相较于传统建筑、自然景观等物质性景观资源,乡村传统文化景观设计的难点在于将非物质景观文化资源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呈现。因为非物质文化景观资源大多不能直接呈现,需要依托具体的实践创造活动进行展示,但究竟以何种方式、选择怎样的活动载体来呈现,则需要设计者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审慎考虑。以婚丧嫁娶习俗为例,旅游景观需要保证稳定性,即在游客需要观赏体验时能够呈现出来,但“婚丧嫁娶”活动毕竟不是每时每刻都发生的,因此必须选择另外的方式来呈现。通过播放视频满足不了游客真实体验的需求,那么,可以选择微缩化的“演绎”形式进行。与懂得民俗风情的村民合作,定期进行演绎展示,解决非物质文化的“不在场性”问题。工艺技法类文化景观资源的合理化呈现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当地村民可能已不再从事传统生产了,一些传统工艺技法面临着失传的尴尬境地。在景观设计中,一是难以找到合适的具有工艺技法的村民,二是如何进行展示表演也是一个问题。旅游产业规划者和景观设计者可以与当地政府商议,将传统工艺技法当做一个复活性工程来做。即将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当成旅游产品来做,在解决工艺技法景观展现问题的同时,也可宣传手工艺产品,增加旅游经济收入,同时将生产与工艺培训同步进行,解决传统工艺技法失传的问题。 

    植根传统文化的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原则 

    平衡性原则。平衡性原则指涉景观设计的多个方面,既指物质性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协调呈现,也指对传统文化景观呈现“度”的把握,既不失真亦不偏离主题;既指传统建筑文化、工艺技法文化、传统乡村艺术等各类文化主题的均衡呈现,也指呈现方式的均衡(即视听观赏和体验实践两种模式合理搭配);既指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相得益彰,也指展现形式和传统文化挖掘深度的协调均衡性。总之,以传统文化体验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要将平衡性原则贯彻到景观设计的各个方面,使游客获得最真实充分的文化旅游体验。 

    真实性原则。景观设计者要能充分理解游客的消费心理,但若一味追求景观的新奇性和独特性,将不属于当地的传统风俗文化强行嫁接到本地则不可取。也不能罔顾事实愚弄游客,将吸人眼球的虚构民俗文化当成真实的乡村传统文化作为卖点。不应过分夸大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刻意篡改传统文化原本内涵、改变传统工艺技法形式。真实性原则是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站稳市场的基本条件。  

    科学性原则。景观设计要根据产品市场定位、产品物质文化属性、游客文化审美需求和景观设计一般原则等进行综合考量,既要考虑产品文化属性的呈现和消费者心理的合理满足,也要严格遵循文化景观设计的科学原则,在保证景观设计科学有效和旅游路线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发挥设计人员的自主创新性,为游客提供有内涵、有体验、有深度的优质旅游产品。 

    (来源:中国文化报  李梅红  作者系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环境设计)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