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格言:风水宝地,人丁兴旺。所谓“风水”就是察天观地,是古代的一门有关“生气”的术数。在《吕氏春秋•季春》中提到:“生气方盛,阳气发泄。”通俗说就是好地方,居于此处,能助人事兴旺、发财,可令后代富贵、显达。鲁班符咒记载:伏以,自然山水,镇宅地板,抵抗一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安康。
.jpg)
风水,可以追溯到悠久的远古时代。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千方百计寻求营造一处“好气场”,这就是风水。中国建筑这几千年来,从来没有离开过风水,风水贯穿在中国传统建筑活动的各个过程。它通过对事物的安排,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企图对一定场所内的气势加以影响。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建筑风水博大精深。从皇宫、皇陵的规划建设,到普通村落、民宅的建筑无不留着风水学的痕迹,建筑风水学随着中国文化传入西方后,也得到了西方学者的认同,特别是近30年来建筑风水学在国外受到了高度重视,甚至形成了中国风水业,中国风水也开始进入了百姓安居的视野。由此可以想象,在未来的世界文明进程中,中国建筑风水学必将饰演重要的角色。
建筑风水学是中国古代建筑理论三大支柱之一。传统的风水理论被现代人认识后,经过研究取其精华,逐渐演变成今天的现代建筑风水学,也称为时空环境学。随着时代进步,建筑风水学进入了系统化的现代阶段,将中西方的风水知识融入其中,是现代与传统的美好融合。是极有内涵的独特的理论体系。西方科学界对中国建筑风水学予以高度的赞赏,也在致力于风水学研究。
在论及风水界时,我们既要充分理解和吸收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风水学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一种有关阴宅与阳宅的理论与实践系统的理论,是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积淀。从现代科学理论来看,风水学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建筑学、宇宙星体学、地球磁场方位学、气象学和人体信息学合一的综合性科学。

而生气是万物生长发育之气,是能够焕发生命力的元素。它有助于人们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阴阳之平衡,来获得吉祥之气,从而促进健康,增加活力。山、水、风、阳光,这些都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因素,以风水学角度来讲,水可以聚气,山可以增势,空气流动成风,阳光影响大地气候。可见城市建筑设计与风水是密切相关的。
建筑风水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看法褒贬不一,有人扬之,有人抑之。扬者认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抑者认为是封建迷信。中国建筑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有一些古建筑文化是古代祖先生活经验的总结,在中国建筑文化乃至在世界文化中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建筑行业和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产生,更希望建筑风水文化能在新时代得到不断发展和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