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项目规划设计五大误区

荣誉客户

+ 更多
  • 成都电影...
  • 中集集团
  • 信和集团
  • 新津产业...
  • 西南民族...
  • 武海置业
  • 卧龙山
  • 通威集团
  • 四川省林...
  • 四川省建...

    企业资质

    +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首 页   媒体报导   中国古代汉朝建筑的辉煌

    中国古代汉朝建筑的辉煌

    2020-01-03 16:15:51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历史最为长久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和东汉(公元25年-220年)两个时期,不仅是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高峰,也是经济贸易繁荣发展的时代。周朝东有齐鲁文化,西有秦文化,南有楚文化,北有燕赵文化,还有东南的吴越文化以及中原的周文化,中华文化百花齐放,各有特色,建筑形式也各有千秋。汉代继承了商周以来的传统,又在春秋战国的基础上有很大的提高。春秋战国至秦汉,由于需求,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材料有了一定的发展,生产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提升。 随着陶制建筑材料:砖、瓦、下水道等工艺的流行,品种开始呈现多样化,人们开始广泛使用铁具,石料的使用率也得到提升。战国至西汉,已经有了石础、石阶;到了东汉,全石制的建筑也开始出现,如石祠、石阙、石墓等等。汉代时期,以华夏文化为核心,从西部到中原,各地域文化开始融合。据记载,佛教是于汉代传入中国,又因中国本土的儒教道教壮大,形成了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局势,对当时汉代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中国特色建筑于汉基本形成。 汉代建筑艺术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建筑艺术一整套的表现手法和构图原则,如重点发展木结构、重视群体的有机构图、在建筑中体现人的尺度,以及当代十分重视的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融合等等。当时的木结构部件也在东汉时期逐渐趋于完善,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抬梁与穿斗发展成熟,中国古建筑最得意的成果之一:斗拱也从西汉的大尺度逐渐转向东汉的精致多样化,虽斗拱以普遍使用,但式样很不统一,远未达到唐宋时的定型化程度。不过这也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中的一段篇章。   西汉国家统一,国力兴盛,为了昭示帝皇威望,都城、宫殿、陵墓、苑囿、礼制建筑等建筑大力兴建,各种主要的建筑类型在汉代都已出现。汉代经历了从雄壮庄严的高台建筑到优雅而不失气派的楼阁建筑演变、从夯土与木构结合的形式向脱离依附夯土的木构形式转变,期间也证明了汉代营造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台建筑:先以夯土筑成平台,再分数层呈阶梯状向上逐层收小,以此为核心,在阶梯各面分层建造可能为一面坡屋顶的围屋,台顶再耸起中心建筑,外观十分宏伟,有如多层楼阁,而木结构本身并不复杂。高台建筑的大量兴建体现了人们对建筑巨大体量的追求。人们从自然的壮美中体验到了超大体量所蕴含的崇高,并把这种体验移情到建筑之中,从而把巨大体量转成庄严和尊严。西汉仍流行高台建筑,到了东汉高台逐渐淡出舞台,多层楼阁兴盛,且其每层都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汉代建筑艺术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为后世建筑产生了广博而又深远的影响。 长安城总体布局有以下特点   1)采取“前朝后市”的规划格局   2)总体布局的重点是积极发挥作为经济区域中心城的作用   3)革新了旧的择中立宫传统,以高、大、多为贵的封建礼制等级观念,以表达帝都城市的尊严特性。  4)政治性分区偏重向西、南两面发展,经济性分区则主要向北延伸   5)虽然长安城形制不规整,但分区规划用地的划分却有条不紊。整个分区规划系以安门大道为主轴线来安排。     每一栋优秀的建筑都拥有设计者独特的思想情怀。在汉代,儒家思想是创立最早,影响最为广泛的学派,其强调的“仁义礼智信”“伦理道德”等思想为汉代建筑艺术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故而汉代建筑按照一定的等级规则,形成了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建筑布局、等级尺度和形态模式。另外,从夏朝之前就存在的阴阳五行周易之说也深深影响着汉代建筑,建筑布局、建筑选址等等无一不深深透露着当时人民对阴阳五行的崇拜。其“天人合一”等理念不仅影响着建筑设计,也深深影响着当时人们的三观。   曾有史学家说,越是古老的都城,其面积越大,这是因为早期社会是奴隶制社会,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帝皇为了显示其无上权威,便将其宫殿建造地十分雄伟壮大。西汉的都城便是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逐步建成,所以可想当时宫殿的壮观。西汉长安城位于西安龙首塬北坡的渭河南岸汉城乡一代,距今西安城西北约五公里。汉朝初期长安因先营造宫殿,后建城垣,所以长安城呈斗状,墙体曲折多变。但都城大都采用规则或平面布局。其城墙虽位土筑的,没有使用砖和石料,但其坚固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也可见夯土技术所存在的潜力。对于四周建有高大城墙的都市来说,排水设施也十分重要,长安城的排水设施主要于城门的地下埋筑宽大的涵洞,城内的积水,通过大街两旁的水沟,从城门地下的涵洞排到城外的壕沟。此外,在建筑城墙时,还能预先有计划地将一些断面为五角形、圆形的陶制水管埋入墙基,也起到排水的作用。   汉高祖刘邦取萧何“非壮丽无以重威”之议,先修长乐宫,后筑未央宫。未央宫为皇宫,位于长安城西南部,所以又称“西宫”,也称“东朝”。长乐宫则为“太后之宫”,位于长安东南部,称“东宫”,又因每当大事、国事之时,皇帝需向长乐宫禀报,所以又称“东朝”。未央宫、长乐宫东西并列,君临长安城,以示君权之威。   礼制建筑也是汉代的一个重要的特色,汉长安礼制建筑主要分三处,东部为明堂辟雍遗址,西部为官社官稷遗址,中部则为王莽九庙。王莽九庙是由十二座形式相同的建筑,以台榭式的中心建筑和正方形带四门庭院组成,其中十一座建在大围墙内分三排,另一座则是于围墙外南面正中,比其他大一倍。如此巨大规模,充分显示了汉代礼制建筑的发展水平。另一座颇具代表性的礼制建筑是大约于光武帝时期的明堂辟雍。与王莽九庙东西相对,其作用是皇帝宣讲教化和接纳宾客的地方,兼具明堂与辟雍的双重功效。明堂辟雍是东西南北双轴对称的典型台榭式建筑形象,是很难得的台榭建筑遗址,由于东汉时期楼阁建筑的兴起,高台建筑开始淡出了舞台。   如今现存汉代建筑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汉代民居更是没有地面上建筑的实例,但从汉代遗迹、陵墓中发现的各种明器、画像砖、壁画之中可以发现当时汉代民居的发展程度。当时的民居多利用木结构,抬梁、穿斗、干阑式已极为普遍,尤其是抬梁、穿斗的规模、变化最优。柱、枋、斗拱也是极为普遍,地位较高的贵族住宅,于大门处还常设有双阙。当时的民居多为不对称布局方式,连大门位置也相对自由,这与传统的对称布局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也恰恰可以说明当时建筑富含变化和活力的。可以说中国早期的建筑发展缓慢,但汉代风格的建筑发展的迅速或许更能说明当时中国文化的兴盛。 (阙:为古代于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于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式、石雕砌而成,两旁各一,又称“双阙”,也有大阙旁再建一小阙,所以称为“子母阙”。阙可以说是象征着大门,城阙还可瞭望,所以又称“观”,但现存的汉阙只有墓阙。)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