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项目规划设计五大误区

荣誉客户

+ 更多
  • 成都电影...
  • 中集集团
  • 信和集团
  • 新津产业...
  • 西南民族...
  • 武海置业
  • 卧龙山
  • 通威集团
  • 四川省林...
  • 四川省建...

    企业资质

    +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首 页   媒体报导   【远景古建】听取大众声音...

    【远景古建】听取大众声音 让个性建筑融于大众审美

    2013-01-28 14:21:01

            毫无疑问,如今古建筑已经成了区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特色个性名片,那么如何把这种个性与现代建筑融合在一起进行表现,也成了许多建筑师们所考虑的问题。

      建筑之美:回归还是创新?

      或许我们无法领略国外建筑大师对于美的追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古建筑的美,是我们都能够理解的。安徽的徽派建筑、福建有圆楼、川西的土楼、北京的四合院、皇家园林、广东的侨乡碉楼……即使是在泉城济南,王府池子、百花洲附近的民居,以及章丘朱家峪的民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和魅力。一个新的问题由此产生,如今的建筑设计,是继续走创新之路,还是回归到古典之美上来?

      个性建筑诉说与众不同

      “去安徽,自然是要看徽派建筑,那种白色的墙,黑色与灰色的瓦,有一种古朴的美。”网友“石上漫淌”喜欢旅游,因此说起中国的建筑特色可以说是如数家珍:“福建有土楼,广东有碉楼,川西有土楼,北京有四合院。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在建筑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即使是泉城济南,那小桥流水与家门口的泉水,也在体现着济南自己的文化特色。

      在“石上漫淌”看来,这种颇具个性的建筑,所代表的终极正是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建筑,是人与自然的一个过渡,它体现出的不仅仅只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功效,更多的与哲学、美学和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一座城市的古建筑承载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和内涵,讲述的是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人对城市特色的感知和体验大多涵盖在对城市建筑的感受之中,因此古建筑往往是体现城市特色的重要载体,诉说着与众不同的城市个性。”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老师金文妍这样解释:“假如你在济南看到的是高楼林立的都市丛林景象,到了北京、上海依然如此:鸽子笼式的建筑充斥于大街小巷,杂乱无序的建筑物破坏着城市天际线,这些城市原有的特色被掩盖了。没有差异,何谈城市个性。这是件让规划者和建筑师感到焦虑和痛心的事。”

            追求建筑之美的思维转变
           
    在上世纪90年代,各个城市开始逐渐的出现高楼大厦,而且高楼一座比一座高:“你建100米,我建101米,形成了一种攀比。这属于成长中的中国城市经济下,注重潜在广告价值的商家争夺摩天楼的理由,是另一个利益层面的谋略。当然,在一定时期内对城市空间产生一种气势之美。”

      但是如今,这种追求已经逐渐的被人们淘汰,大家更在乎的是建筑物的个性,这也是各种怪建筑出现的原因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如今不少建筑设计师逐渐的开始尝试新老结合,中西合璧的方式进行建筑设计。近年有建筑师将客家土楼的形式与低收入者住宅结合起来,设计出了颇具实验意义的建筑。“将土楼作为当下解决低收入住宅问题的方法不仅是形式上的沿袭。传统土楼沿周边均匀布置的方式与宿舍建筑类似,但又多了向心性、亲和力,这是借传统建筑形式解决当代弱势群体居住问题的一次有益尝试。”如今的建筑设计,正在逐步的走向多元化,各种元素都会被整合到建筑中来,形成一种复杂的、多意的建筑面貌。

      而在这样的一种大潮中,传统建筑又将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建筑,不仅仅只是建筑

      “建筑不是孤立的而是城市空间的一分子,一个建筑物的适宜与否往往会影响到周边的城市环境。因此需要的是整个城市合理规划布局。”重要建筑的落成,往往会对整个街区甚至更大范围的城市空间带来一系列变革。

      以泉城济南为例,万达广场和恒隆广场就是两处非常典型的“异质化侵入式”建筑。“怎么来理解异质化呢,就是说这个建筑的体量和形态明显区别于城市周边环境。它们往往是体量巨大,功能丰富并带有一定标志性的建筑。如果我们把泉城路片区比作是一块质地均匀的布,那么恒隆可能就是这块布上一个醒目的图案,它显然更具识别度,并且对泉城路片区的商业、交通组织以及城市景观产生巨大影响。万达广场的设计也是如此。”

      当然,如何评判这种异质化的侵入城市空间的建筑未成定论,褒贬不一。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城市在因这些建筑获得形象提升的同时也常因此丧失传统特色。“假如说我们在一个传统街区或者一个古镇建立这样一个建筑,那反而是对原本和谐风貌的一种破坏。所以说规划设计的决策要大于建筑设计的本身。如果定位有误规划不当,那么这个建筑本身再出色可能也无法带来环境品质的提升,反而会适得其反。”

      但是现实是,有时候有些建筑在设计之初,往往会被长官意志所左右,黄绳在河南的遭遇并非孤例或个案,许多建筑在设计中标之后,往往会因为某些领导的喜好而不得不做出无奈的修改,而随后在公示期间,又不能让大众及时看到,因而造成了建筑物一落成就引发一片争议的情况。“其实现在看看,针对各种新建筑物的批评有很多,但是我觉得这是好事儿,是大众的主人翁意识在加强。”金文妍表示:“大众已经有了最起码的一种意识,就是城市的主人翁意识,大家觉得你的这个建筑不好,形象刺目,让城市景观变得糕了,所以大家会去批评,去调侃,去恶搞。十年前为什么没有如此热烈的讨论和批判?因为那时候民众的城市主人翁意识还未觉醒。”

      这种觉醒也恰恰给如今的城市管理者们一个有益启示:“城市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建筑师在设计一个建筑的时候,决策者在敲定一个建筑中标方案的时候,要广泛听取大众的意见,让不同的声音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要做好宣传,提高公众的审美水平,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各种建筑现象。”

            远景视点:
            我们无法否认设计师们的水平以及实力,但是,他们的审美究竟仅代表个人审美,还是表达了大众的喜好?或许,都有。但是,如果要设计一座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建筑,那么设计师们在设计建筑的时候,势必要深入当地进行文化的研究。只有对一座城市的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与研究,才能设计出符合地域特色的审美。纸上谈兵,最终会溃不成军。听取大众的声音,非常有必要。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