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项目规划设计五大误区

荣誉客户

+ 更多
  • 成都电影...
  • 中集集团
  • 信和集团
  • 新津产业...
  • 西南民族...
  • 武海置业
  • 卧龙山
  • 通威集团
  • 四川省林...
  • 四川省建...

    企业资质

    +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首 页   媒体报导   中国古建筑构件——鸱吻的...

    中国古建筑构件——鸱吻的前世今生

    2021-03-29 10:32:12

     

     

    鸱吻,又名螭吻、鸱尾,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九子。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 

     

    鸱吻是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初作鸱尾之形,一说为蚩(一种海兽)尾之形,象征辟除火灾。后来式样改变,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因名鸱吻,又称“龙吻”。在房脊上安两个相对的鸱吻,能避火灾。 

     

    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崇拜龙,希望龙能帮助避邪除祟,帮助战胜自然灾害(古人对天灾、火患、雷电等自然现象不了解,认为这是龙的驾驭驱使),给人们带来吉祥…… 

     

    龙文化的延伸由“观念”--龙的传人、龙的崇拜,到龙的服装、装饰器皿和用具,到传统建筑上的“避邪物”。因此,在古建筑中更少不了龙的文化。尤其是在中华传统建筑上的雕塑装饰物上。房脊上的龙文化,究其源可上溯至汉代。 

     

    1960年,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郊区发现现存最早的纪年脊兽。在一件筒瓦脊兽的瓦内壁刻有“元光元年”(公元前134)的字样,距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历史。可见中国建筑上出现吻兽,至迟在西汉时期就比较完备了。 

     

    早期鸱吻的形式是类似鱼尾巴的形式,那时它的名称叫“鸱尾”。据考证,鸱尾是在晋代以后出现的。南北朝时期,鸱尾形象在云冈龙门石刻中多见,许多文献资料上也有关于鸱尾的记载。晚唐以后,鸱尾由原来的鱼尾演变成了兽头形,其尾巴比较短,张大口,正吞着屋脊,尾部卷起上翘,因此这时的名称也由鸱尾改变为鸱吻或叫吻兽。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除了鸱吻的名称有所不同外,它的造型也有所区别。汉代石屋石阙和明器等上的屋脊是用筒瓦垒砌而成的。屋脊两端向上隆起,形状很像后来鱼尾形状的鸱尾。南北朝时地面上的陵墓建筑,屋脊上鸱尾的尾身竖直、尾尖向内卷曲,外部又雕刻鳍纹形象,已成为较正规的鸱尾形状。 

     

    晚唐以后,鸱尾形象演变成兽头形,还发展成了使用涂釉的大型瓦件来制作。我们南越国宫署遗址内亦有出土一件黄釉鸱吻,虽为残件,但其表面覆有鱼身、鸟羽、凤尾、龙爪,底部刻云气纹,通体施黄釉,光彩夺目,延续了唐代鸱吻的敦实风格,线条流畅。 

     

    宋代以后,鸱吻的造型都仿效唐代的做法,采用了兽头形。到了明清时期,鸱吻的造型也逐渐变成了我们如今所看到的龙头型,具体形象是龙头双眼瞪目,张着大口,吞着正脊,上部向内弯曲后又向下卷曲,而且鸱吻上还雕刻出龙鳞,栩栩如生。 

    鸱吻历经数千年风雨,不仅寄托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愿望,更反映着不同朝代的文化变迁。它作为古建筑构件的文化价值,是建筑艺术宝库中的明珠。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