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项目规划设计五大误区

荣誉客户

+ 更多
  • 成都电影...
  • 中集集团
  • 信和集团
  • 新津产业...
  • 西南民族...
  • 武海置业
  • 卧龙山
  • 通威集团
  • 四川省林...
  • 四川省建...

    企业资质

    +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首 页   媒体报导   “这是一趟古建筑知识学习...

    “这是一趟古建筑知识学习之旅”

    2018-04-10 14:14:06

     

      记者 吴俊斐

     

      “以前看古建筑,看不出个所以然,今天听专业人士介绍东阳帮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就是不一样,这真是一趟古建筑知识学习之旅。”

     

      “金华日报组织的活动让我们大饱眼福。”

     

      ……

     

      3月31日,本报推出的“走进‘百工之乡’感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活动,反响强烈。活动中,36名读者听取了东阳市雄心营造技艺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央美术学院驻东阳传统工艺工作站负责人、卢宅营造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吕雄心关于民居营造技艺讲座,学习了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相关知识和中国民居营造六大代表性传统流派特色;参观了中国民间“故宫”——卢宅,了解了“东阳帮”这一建筑帮派的学术价值,领略了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魅力。

     

      原来传统民居营造有这么多学问

     

      “马头墙分文、武,有很多种,如喜鹊马头墙、如意马头墙、玉玺马头墙、大刀马头墙、异性马头墙等。”

     

      “东阳民居营造体系包括烧炭、铁匠、石匠、泥水匠、烧窑、木匠(大木、二木、小木)、篾匠、雕花匠等工种。”

     

      当天上午,36名读者围坐在东阳雄心营造技艺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聚精会神地听吕雄心讲述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东阳建筑的特色等。

     

      吕雄心从事古建筑修缮已近30年,对传统营造法则谙熟于心。几十年来吕雄心主持规划了多个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方案,主持设计了200余项古建业务,主持修缮改造了一百多个传统村落,总计修缮改造的古建筑达1000多幢,还受聘担任美丽乡村建设顾问。讲座中,吕雄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读者们赞不绝口。

     

      “我的父亲是木匠,今天才知道,从专业角度来讲,他属于大木作的一种。”祖籍永康的金先生听完讲座后,意犹未尽地拉着吕雄心探讨榫卯结构的相关知识。

     

      “原来我们平时所说的三间头、五间头是一种几何组合体,是在当时的规制下老百姓智慧的一种体现。”读者陈放说,小时候老听人说,他们家的老房子是九间头,一直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听了讲座后,才豁然开朗。而吕雄心对中国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六大流派特色的介绍,更让他长见识。讲座结束了,他还托记者向吕雄心要讲座课件。

     

      “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竟然这么深奥和富有魅力,我想学这门技艺。”读者陆建富听完课后,萌生了拜师学艺的念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日益提升,传统建筑技艺渐行渐远,年轻人也越来越浮躁,这些传统的东西真的需要有人去传承发扬。”

     

      “这次活动,让我真切了解了东阳传统民居营造工艺的操作流程及为何能做得如此精细,也知道了这些传统技艺急需有人传承。”为了不漏过一个细节,读者张丽华对现场进行了录像。他说,这种实物与图片及PPT相结合的讲座方式很实用,值得回味。

     

      老物件和建筑群让人大饱眼福

     

      “想不到,一个私营企业对弘扬传统文化如此认真,竟收藏有这么多的工具,许多工具都是第一次见。”当天,读者闻仁女士对东阳市雄心营造技艺有限公司、中央美院驻东阳传统工艺工作站内收藏的东阳“百工”工具很感兴趣,来来回回看了三遍还不过瘾。她将这些工具一一拍了照片,发到了朋友圈:“这些老家什,你能猜出来是干吗用的吗?我是长见识了。”

     

      “我是东阳人,可很多工具也是第一次见,原来我们的祖先如此有智慧。”家住东阳黄田畈的陆华忠和妻子一大早就赶到了东阳市区。他们说,作为东阳人,很多工具、很多技艺听说过,但具体怎么用、怎么做却从来没有机会了解,这次活动给了他们一个了解家乡“百工”知识、建筑文化的平台,参加这样的活动很值得。

     

      “做瓦的工具、用碳的电熨斗、还有各种麻压,都是我们从来没见过的。”当天,读者陈军越对每件工具都进行了细细了解。而下午在参观卢宅的时候,对于那些牛腿、梁柱他看得特别仔细,并时不时对照上午的讲座,探究那些雕饰图案的意义。他说:“这个活动,让人大饱眼福。”

     

      希望多开展类似活动

     

      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

     

      “什么是工匠精神?对于孩子来说,很抽象。我们的讲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今天的活动,特别是现场和非遗传承人交流,观看了展厅内的一些作品,参观了卢宅古建筑群后,对此有了深刻的认识。”读者胡国英的孩子读小学二年级。她告诉记者,此行让他们见识了东阳人在建筑上的工匠精神。那一个个精美的作品与卢宅这座古建筑群,让孩子对什么是“工匠精神”有了一个形象的概念。“希望《金华日报》多开展这种既可以让我们近距离接触各种老行当、老工艺、老技术,又可以让我们学到一些新知识的活动。”

     

      “东阳‘百工之乡’名不虚传,下次类似活动一定要让我们参加。”读者杨春芳和丈夫沈士华都是退休教师,也是本报的忠实读者。“每天看《金华日报》是我们的必修课,那天看到有这个活动,第一时间打电话报名,感谢《金华日报》给我们了解东阳古建筑的机会,也感谢吕雄心董事长的专业讲解。” 杨春芳表示,下次若有类似活动,她和丈夫还会报名参加。

     

      “这种由公司负责人和非遗传承人直接给大家上课的方式很接地气,对于我们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很有好处。”读者俞小姐希望本报以后多组织类似活动,让年轻人多渠道了解传统文化。

    关键字: